携手德国队
就在6月19日,白瑛已经来过一次德国,出席德国康朴公司(COMPO GmbH)举办的回归特种肥料市场全球启动仪式。这家公司还同时宣布康朴中国落户中国贵州,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提供顶级的高端产品和增效技术服务。
“对”就对在金正大不止在领跑中国农业,一直专注于该领域的深耕,有着宏大的愿景,更重要的是,其尊重德国本土团队的管理模式,保持欧洲原有业务和品牌。在此基础上,借助金正大的资金实力,进一步征服亚洲、美洲增量市场,由“欧洲”康朴晋升为“世界”康朴会来得更快。
牵手至今两年中,双方研发团队紧密合作,研发出新一代肥料增效技术,覆盖了氮肥、磷肥和复合肥在内的一揽子增效方案。在中、德、美、以、泰国等国家大量开展的试验表明,新一代增效技术能够将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3个点、磷肥利用率提高25个点以上。
对于这项技术,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称,仍将保持金正大以往的无私姿态,向国内行业全面输出,“力争每年联合生产推广1000万吨特种肥料,推动我国肥料行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。”
执着技术20年
相较于早在新世纪之初进行海外并购的家电、IT、汽车等行业,中国农业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。
在农资领域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,化肥产业始终大而不强。受制于品牌、技术和渠道,过去数十年的国际肥料市场上难见中国高端产品的身影,收购海外大牌企业也因地位相差悬殊而难以如愿。金正大的德国之役,得力于其20年来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坚。
在中国化肥业渐兴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仅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,短短十年时间,化肥企业就从最初的几家、年产量不到5万吨,迅速发展到上百家,产能达到六七百万吨。而市场销售量仅有100多万吨。普通化肥产能过剩问题突显。
后来者金正大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。创始人万连步带着研发团队,在40度高温下夜以继日反复试验,成功研制出高标号复合肥。这份常人难以忍受的坚持,除了源于万连步不甘平庸的志向,更是为了“对得起辛苦一年的农民兄弟”。
在任何一个制造行业,有技术才有话语权,金正大两项新技术的突破,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话语权——金正大主导制定了《控释肥料国际标准》和《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》。
被誉为农业界“华为”的金正大,依然带头冲锋在前。2017年率先推出“25+10>50”减肥增效创新方案和亲土种植方案。
减肥增效方案是指用金正大25公斤新型稳定性肥料和10公斤控释肥料,从产量和品质上,都可以超越50公斤同等养分含量的传统肥料效果,可以减少30%的化肥使用量。这一方案已在玉米、小麦上取得稳定效果。
2017年11月13日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,“25+10>50”方案得到与会国际代表的认可。
时隔一个月后,金正大作为唯一中国企业代表,在联合国总部加入世界亲土种植联盟,并提出“亲土种植”中国方案,即边种作物边养土地,采取对土壤“亲和、友好”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,以作物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双目标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项技术至少领先国际3年以上。
其成果也已显现,不久前,科研人员在酸化多年的亲土种植试验田里见到了难得的蚯蚓。至今,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000个县以示范田的方式推广了上万亩,已有40万农民因此受益。
未来,金正大计划将德国技术融入亲土种植,并输出到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为全球土壤污染防治贡献中国方案。
去年12月,亲土种植第一站在泰国落地。泰国亲王素博·巴莫欣喜地表示,将在“皇家土壤发展项目”上与金正大开展合作,引导“亲土种植”在泰国推广。
角逐世界
进入新世纪,全球农业向绿色型、服务型转变,传统肥料渐次退场,特种肥、新型肥登上舞台中央,后起之秀金正大们有了可乘之机,“在传统肥料萎缩的同时,新型肥料却具有旺盛的需求。目前在这个领域,尚未出现世界级巨头,而金正大正在奠定优势。”
继德国康朴公司之后,金正大又收购了西班牙农业服务供应商Navasa公司,带动金正大植物营养和植物保护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。
多途径布局下,金正大集团去年实现出口34323吨,同比增长6倍多,海外销售收入近30亿。
然而,这并不是金正大的最终目标,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,为知识匮乏的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,国外巨头们从来没有放松在这一领域的争夺。金正大立足本土化优势,适时打造出中国首家现代农业服务平台——金丰公社。
自2017年启动至今,金丰公社已在全国10余个省推出近100家县级金丰公社,所在区域农民开始陆续受益。其中,安徽萧县农民已经可以享受托管式农业的便利。农户陈尚清加入当地的金丰公社之后,玉米种植规模从原来的10亩扩大到50亩,他只需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,从种到收完全不用自己操心。
如此种种动作中,金正大呈现出超乎寻常的另一面——甘当全球前沿技术集散、产品转换的开放式平台。
正如7月9日的德国会见中李克强总理所说:“开放才是最大的收益”,金正大的开放式平台,不仅给这家企业,也给未来的中国农业带来更多想象。
传统农业时期,欧美巨头一统天下;新型农业时代,中国企业不会再缺席。